当前位置 : 首页  >  工程机械产业集群
徐州: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

【信息时间:2025-09-11  访问次数:50  】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】

工程机械产业是徐州的“一号产业”,也是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。近年来,徐州全面深化科技改革、企业改革、集成改革、智数改革、服务改革五大改革,高位推动工程机械产业迈向世界级。

江苏台记者黄蒙说:“这里是徐工,我身后的装配线叫领航装配线。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,产线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0%。现在,每25分钟就能生产下线一台起重机底盘。这一生产效率达到了业内最高水平。”

桁架灵活穿梭,显示屏上的数字持续更新,徐工重型生产车间的数字化领航装配线忙碌而有序。产线旁的大型屏幕上,实时显示着22个工位、80余道工序的作业动态。依托这套先进的数字孪生系统,装配线上的万余个零部件能够实现100%精准组装。

 

徐工重型智能制造研究所负责人郭奇说:“现在,我们的出口接近了50%。全球的交期、全球的定制化要求是非常苛刻的,如果还用以往的生产模式,是无法响应时代变革或者现在的市场需求。我们必须得在更短的时间内,以更高的质量、更快的柔性来满足产品的生产交付。通过改革,整个徐工的生产效率提升12%,整个的交付周期提升50%以上。”

实施“智改数转网联”,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,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徐州将“智改数转网联”视为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,全力推进工程机械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。目前,已成功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8个,建成全国首个5G全连接智能工厂,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达90%。

 

 

效率提升的同时,如何激发更大活力?近年来,在徐州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徐工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,引入更具市场化的民营机制,推动形成了“国有企业控股+民营企业参股+核心骨干持股”的创新模式。

今年年初,在30家战略投资者支持下,徐工汽车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战略投资者签约引进,以64.44亿元的融资金额创下近五年来全国商用车融资领域第一大单。通过混改,企业决策更加市场化,管理效率显著提升,市场活力充分激发。徐工集团上市公司市值由混改前的350亿元跃升至千亿元。

 

 

徐工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徐良宵说:“混改后的徐工集团,营收、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,海外市场拓展步伐加快,高端装备占比持续提升,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,为冲击全球产业顶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

以“智数改革”驱动工程机械产业智能化转型,全面增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;以“企业改革”优化股权结构,引入市场化机制,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;以“科技改革”突破技术瓶颈,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力;以“集成改革”构建开放协同产业生态,推动企业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集团作战”跃升;以“服务改革”引领企业突破传统思维定式,加速实现从“卖产品”向“产品+服务”转型。

五大改革靶向发力,破解“卡脖子”技术制约、市场有限空间、行业内卷等发展瓶颈,驱动徐州“一号产业”实现跨越式转型。如今,徐州工程机械产业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称号,2024年集群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,占全国总量20%,稳居全国首位。

 

 

徐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张伟说:“下一步,我们重点通过改革的手段来激发整个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,加快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、国际化的发展,加速建成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。”

【记者手记:以改革为钥 向高峰迈进】

徐州以“五大改革”推动一号产业跃升的实践启示我们,发展的每一次突破,离不开改革的先行破局、铺路搭桥;改革的每一轮深化,往往能为发展开辟一片新蓝海、拓展一片新空间。

作为经济大省,江苏产业基础雄厚,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全国领先。但“高原”之上要崛起更多“高峰”,必须依靠更深层次改革破除路径依赖,将“产业基础雄厚”的优势,锻造为“有国际竞争力”的胜势,掌握发展的主动权。期待各地更多的“一号产业”以改革为钥开启升级之门,从产业“高原”向全球“高峰”攀登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上一条:没有啦!
下一条:省人大代表杨东升:扛起链主企业“头马”担当,领航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